尊龙时凯官网入口

网站地图

佛手瓜叶点病

阅读 663
2025-01-11 11:46
柑橘黄叶症状示例0

简介

叶点病是佛手瓜的一种常见病害。夏、秋季多见。

为害症状

主要危害叶片。病叶上病斑为褐色小黑点,后病斑近圆形至不规则形,中央灰白色,边沿清晰,褐色,病斑中心变薄,易碎,中央散生褐色小粒点。

侵染循环

低温干燥地区,病原以子囊壳随病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;在终年都有瓠瓜或其他寄主植物莳植的温暖地区或温室,病原能辗转为害,无显着的越冬征象。越冬的闭囊壳在气温抵达20~25℃时散发出子囊孢子,或由菌丝形因素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,借气流或雨水撒播。发病后,发病部位爆发大宗分生孢子,在田间举行多次再侵染。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主要靠气流撒播,雨水也能传病。至晚秋,在一些地方的病株中下部老熟叶片上可形成有性世代闭囊壳。

爆发因素

(1)天气因素。发病条件要求不严酷,一样平常在气温16~24℃,空气相对湿度45%~75%时,病势生长快,凌驾95%会抑制病害伸张。尤以高温时晴雨交替,天气闷热,或连阴雨天易于盛行。温室及大棚容易造成湿度较大、空气不流通的小天气,故常较露地发病早而重。(2)莳植因素。凡枝叶荫蔽,透风欠好,光照缺乏,排水不良,株间湿度大,植株长势弱,氮肥施用过多及相近温室、大棚的田块易于发病。

避免要领

(1)农业防治。选择阵势较高、排灌优异的地块莳植佛手瓜。合理密植,摘除下部老叶、病叶,注重田间透风透光;科学浇水,降低植株间空气湿度;施足底肥,增施磷、钾肥,生长中后期实时追肥,促使植株稳健生长,增强抗病力。(2)化学防治:发病初期最先施药。药剂可选用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 500倍液或20%三唑酮乳油 2 000倍液(清静距离期为20天),施药距离10~15天;或62.25%腈菌?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,清静距离期为18天;或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,或50%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700倍液,或40%多?硫悬浮剂 500~600倍液,或2%嘧啶核苷类抗菌素(农抗120)水剂 200倍液,距离7~10天。在爆发抗药性而不易防治的地区,可用30%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,距离20天。视病情决议施药次数。白粉病原对一些药剂易爆发抗性,应注重药剂的选择和轮换使用。有些瓜类或差别品种对硫制剂的敏感水平差别,在气温过高或植株生长幼嫩时易爆发药害。为阻止爆发药害,在气温凌驾32℃时不宜喷药;若遇闷热天气,喷药时药液浓度亦应适当降低。
作品及谈论仅代表作者自己,尊龙时凯官网入口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
谈论(0条)

这里还没有谈论,成为第一个揭晓意见的人吧!
尊重他人,文明讲话
喜欢 0
0
1
0
网站地图